米易縣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工作
工 作 動 態
米易縣麻隴彝族鄉“六抓六強”畫出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
米易縣麻隴彝族鄉是米易縣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戶籍人口2516戶,10026人。轄區內有漢、彝、傣、回、白族等5個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72%。近幾年來,米易縣麻隴彝族鄉牢牢把握“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主題,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麻隴彝族鄉呈現出民族文化發展繁榮、民族新村建設穩步推進、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產業發展強勁有力、民族團結和諧的喜人景象。近日獲評第五批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
抓組織領導,強化機制保障。開展創建工作以來,積極部署,全方位啟動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成立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加強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將《意見》作為指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綱領性文件和基本遵循,組織全鄉職工、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深入學習文件精神實質。制定《麻隴彝族鄉人民政府關于在全鄉深入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創建活動實施方案 》《麻隴彝族鄉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創建活動“八個示范”專項實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全面推進創建工作。
抓活動載體,強化共同體意識。充分利用職工例會、院壩會、座談會等方式大力開展“四個一”和進鄉鎮、進農村“十二進”活動,鄉黨委每月組織開展一次黨的民族政策學習會,各包村組每月下村開展一次民族團結、民族政策法規講座。并利用村委會活動室為宣傳陣地,每月在各個村集中放映一部民族團結教育影片;設立大型永久性宣傳牌10塊,制作宣傳展板30余塊,發放宣傳折頁1200余份,張貼宣傳標語60余條,開展彝漢雙語宣講活動1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9000人次以上,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深入人心;通過電子顯示屏、QQ群、微信群等方式宣傳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切實增強群眾民族團結進步意識。
抓示范引領,強化行動共識。發揮典型引領,創新推動整體提升。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干部培養工作,提高民族地區干部工作能力。截至目前,全鄉行政事業人員在編在崗 33人,少數民族18人,占51% ;副科級及以上領導干部10人,少數民族4人,占40% ;村社干部 125 人,少數民族101人,占80%;全鄉黨員 405 人,少數民族黨員233 名,占總數的 58% ,少數民族黨員和干部在全鄉社會經濟發展和穩定和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積極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四個一”“六個一”“十同十比”等活動,在各村每月開展一次衛生流動紅旗評比活動。2020年全鄉共評議出13個“麻隴榜樣”模范帶頭人,涉及各行各業。成功申報縣級示范單位5個,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向縱深推進,在全鄉范圍內開展創建活動,切實營造創建活動廣泛關注、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通過發揮典型引領,激勵各族干部群眾參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組織、引導全鄉各界支持和參與示范創建工作,使示范創建成為全鄉共同的奮斗目標,形成了“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抓文化弘揚,強化宣傳氛圍。大力實施少數民族文化“六個一”工程,弘揚民族傳統文化。2018年籌集投資210萬元建成一個占地面積2250平方米的彝族文化“姆隴”廣場,建立了米易縣首個彝族文化展覽館。2019年7月,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麻隴鄉歷史以來“規模最大、人氣最旺、質量最高、社會效應最好”的大型彝族火把節活動,帶動當地旅游經濟100萬余元,微信直播平臺點擊量突破52萬次。2020年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各村舉辦小型分散的火把節活動,通過火把節活動,積極展現各族群眾團結進步、感恩奮進的良好風貌。掛牌成立米易縣首個傳統文化尼羅文化傳習所。尼羅文化傳習所通過組織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開展以語言文學、風俗禮儀知識講座和手工技能培訓等形式來進行文化的活態傳續活動,主要包括講尼羅語言、尼羅民歌傳唱、尼羅禮儀等。傳習所的成立,有效營造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社會氛圍,進一步促進麻隴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實現了民族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雙促進、雙提升。組建8支業余文藝隊,在民族節日開展文化節目表演,利用村級活動室,積極開展“會唱一首民族歌曲”“會跳一個民族舞蹈”等“四個一”活動,傳承和發揚了民族優秀文化。
抓基礎夯實,強化民生改善。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事業不斷改善。2019年,累計爭取資金2390余萬元,統籌推進各類項目建設,其中,扶貧資金1673.6萬元,硬化道路22公里,新建橋梁2座、飲水管網2.4千米,新鋪設沙石路3公里,新修溝渠3.512千米,新推道路3.27千米,維修加寬道路40.82千米,打造涼山自發搬遷貧困人口聚居點4個、彝文化主題公園1個,全力協助加快推進白麻路公路提升改造、坊田大橋修建,加快打通制約麻隴發展瓶頸。極大改善當地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為維護地區社會和諧穩定打下堅實基礎。完善金融網點。2011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麻隴營業所正式成立,但由于種種原因得不到保障,只營業半年就關閉。在多方努力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米易分公司麻隴營業所2016年底重裝開業,徹底解決了群眾存取款難的問題。同時,依托該網點開辦攀枝花市首家互聯網醫院。 建成加油站。隨著麻隴彝族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鄉已有摩托車5000余輛,各類汽車500余輛,拖拉機、微耕機等農用機械600余臺。由于鄉境內無加油站,嚴重制約了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通過近3年的不懈努力,2019年8月6日,中國石油麻隴彝族鄉加油站正式開業運營,實現了麻隴人民群眾幾十年一直夢想在自家門口就能加油的夙愿。
抓發展路徑,強化助農增收。通過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產村相融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繁榮、富裕的民俗新村。建成新田村彝家新寨、中心旅游接待新村、中心村傳統村落3個民族特色生態新村。在中心村19戶民俗旅游接待新村進行少數民族風俗特色塑造,從新村到農戶,都是特色旅游裝飾裝修,處處既有鄉村民居的美,也有彝族文化的魅,村民們也以此為依托,走上獨具特色的彝族民宿旅游接待之路。著力解決產業結構不優,產品產值不高的問題,全鄉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的模式,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結合“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探索高山印象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新模式,引導農戶提高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從各個層面提升養殖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持續擦亮農業品牌,著力在提質增效上求突破,堅持推進“一村一品”,各村產業各具特色(黃草坪村主要發展芒果,莊房村、馬井村、紅巖村主要發展標準化養牛、養羊和生態雞,云盤村主要發展烤煙種植,新田村、照壁村主要發展紅芽芋和核桃,中心村主要發展核桃和油桃)。重點打造無公害油桃、“彝鄉阿黑”(黑毛豬)農業特色品牌,成功注冊“彝鄉阿黑”(黑毛豬)商標,大力發展油桃、核桃、烤煙,發展烤煙3950畝,油桃喜獲豐收,每畝收入近2萬元;核桃產量達2500噸,產值達1000萬元。除主導產業外,不斷探索蘆筍、魔芋、紅洋芋等農業新品種,楠木河細甲魚養殖等特色養殖不斷加強,為麻隴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發展拓寬了道路,有效助力了農民增收。
主辦:米易縣民宗局 承辦:米易縣電子政務辦公室 網站維護電話:0812-8179802
備案序號:蜀ICP備14016536號 網站標識碼:5104210002川公網安備51042102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