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山羊短期育肥增收技術
來源:米易縣農業農村局 發布時間:2024-09-27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0
根據養殖實踐總結,肉山羊12周齡以內為快速生長期,此階段主要長骨骼、肌肉,脂肪沉積相對較少,日增重可達170g左右;12~30周齡為持續增長期,此階段以骨骼、肌肉生長為主,少量沉脂,日增重約140g左右;30周齡以后骨骼、肌肉生長速度減慢,主要以沉脂為主,日增重≤140g。因此,肉山羊養殖應重視早期生長育肥,爭取快速出欄,以9~10月齡、體重達35~45kg集中出欄(全進全出)為最好,可以達到最佳料肉比、獲得最佳養殖效益。
一、肉山羊短期育肥技術要點
(一) 羔羊育肥
強化新生羔羊飼養管理,組建一個健康的優勢肉羊群是肉羊育肥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初生重和斷奶重越大的羔羊,以后的綜合生產性能越好,養殖效益也越高。此階段的育肥管理技術要點有以下幾點:
1.確保新生羔羊出生1~3h內吃足初乳,令其獲得源于母體的母源抗體保護,減少高危疫病的自擾,提高成活率。
2.適時促其提早斷奶,從而縮短母羊哺乳期促其提早發情,實現一年多產。
3.早期斷奶羔羊需人工訓練采食能力,在母羊示范帶動下,于10~15日齡少量采食一些易消化配合飼料,以及新鮮牧草(野草)、蔬菜葉等,以鍛煉消化機能,實現盡早開食飼草料。山羊一般野性較強,要實現舍飼或半舍飼飼養模式,后天的“圈養”條件反射就需要在此時馴化、固定下來。也可采用玉米和豆面混合煮粥喂食或拌入水中讓羔羊舔舐,或將炒過的精料盛在盆內讓羔羊自己去舔食,一般馴化20d左右即可步入自主采食。
4.改傳統粗放的飼養方式為舍飼,精細化短期優飼育肥方式,將粗精飼料合理搭配,全面滿足羔羊當前生長發育的全價營養,力爭2.5~3月齡左右達到較高的斷奶重。
5. 3~4月齡循序漸進過渡到自主采食全價飼草料模式,推薦適宜飼料配制方案為“青干草35%、玉米秸粉37%、豆餅5%、棉籽餅4%、玉米14%、其它5%” 每天喂料早中晚各1次(早8:00~9:00,中13:00~14:00,夜間19:00以后少量補料),全天持續供應清潔飲水。
(二)育成羊育肥
4月齡以后羔羊反芻機能完全成熟,此時能耐粗飼、以粗纖維性飼草料為主。在天然草場豐足的地區,應有計劃地進行組群、放牧育肥,或按規模配套種植人工牧草育肥,如此可以節約大量的飼料投入成本。具體方法有以下幾個:
1.在育肥前可按山羊的品種、年齡、性別、體況、強弱等基本一致的原則分別組群,分圈飼養。以便于對不同類型的羊群給予相宜的日糧,分別采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方法,以免混群飼養造成育肥效果參差不齊。
2.育肥期間要重視羊群動態疫情監測,每天巡視2~3次,重點觀察羊只的神態、采食、糞便、合群等情況,及時發現其中離群、不食的傷病個體單獨飼養。
3.每天放牧前宜少量喂水、喂料(直接投喂少量玉米粒即可),盡量避免將過于饑餓的羊群趕出戶外放牧,尤其是春夏季有毒植物繁茂的季節,羊只很容易饑不擇食,誤食有毒植物造成死亡意外。
4.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變化主動調節羊舍內溫濕度及通風,山羊喜群居且有潔癖,潮濕陰冷或高熱高濕環境條件均會造成羊群高發病,加大傳染病流行風險。經實踐驗證,構造、布局合理的羊舍,舍內溫度可以機動調節,把控好適宜的溫濕度和通風,則育肥效果明顯優于敞圈育肥,具體調節方法為:冬季加強保溫,防御嚴寒;夏季加強通風換氣,屋頂鋪草隔熱,并使用電風扇降溫。
5.隨羊只不斷生長發育,應視實際情況合理掌控單位面積上的飼養密度,盡量避免羊只過于擁擠,造成活動受限、打斗、搶食、采食不均等不良現象,影響當前育肥效果;但秋冬季密度過小,則羊只活動量增大,耗能多,加之機體抗寒耗能,育肥效果也不理想。一般肉山羊適宜的飼養密度為:羔羊0.5~0.8m2/只,成年羊1~1.5m2/只。
6.放牧必須結合適當的舍飼補料育肥。育成肉山羊育肥方式包括“精料為主型育肥、精料補充型育肥、牧草型育肥”。其中,以精料為主型育肥速度快,周期短,強度大,適合斷奶羔羊舍飼育肥,但耗用精料多,生產成本高;精料補充型育肥速度居中,強度中等,各類山羊育肥普遍適合,特別適合于農牧區充分利用秸稈、飼草、農副產品等飼料資源,可有效降低養殖投入成本,且能獲得較好的增重速度;牧草型育肥適合于大草原地區(牧區),直接在牧草豐盛的牧地上進行放牧,為自然育肥方式,形式較為粗放,育肥周期較長、強度低、技術要求不高、易于管理、生產成本低,為了加速育肥出欄,歸牧后適當舍飼補料,則效果更好。推薦實用育肥羊飼料配方:原料選擇應因地制宜,要求營養全面、就地取材、價廉易得,盡可能使用當地來源廣泛、數量充足的飼料原料,比如:日糧中蛋白質不足部分以棉籽餅、菜籽餅、豆餅、豌豆餅等植物性蛋白質飼料代替,技術成熟的還可添加尿素等非蛋白氮飼料(氮硫比和鈣磷比分別達到10:1和2:1),并將多種草料合理搭配飼喂,以降低飼料成本。總之,育肥羊日糧中粗飼料(粗纖維性飼料)與精飼料的最佳比例為55:45,即使進行短期高強度育肥時,也必須保證一定比例的粗飼料,因為粗飼料對山羊的消化代謝是不可缺少的。
三、配套育肥措施
(一) 品種改良
任何品種的山羊皆應選擇其他相近的優良品種的公山羊或本品種內優選優育、無近親血緣關系的種公羊與本群能繁母羊交配(有條件的規模場可人工授精),充分利用雜交優勢提高綜合生產性能,在同等飼養條件下(同樣的日齡、品種、飼養周期、飼喂方法等),可以獲得更高養殖報酬。比如:利用波爾山羊(♂)與其他本地山羊(♀)雜交,皆能獲得良好的養殖效果。
(二)種草養畜推廣
規模化養殖應充分利用好土地、光熱等自然資源,按當前養殖規模配套種植相應面積的優質牧草,因為再豐富的天然草場,在大規模養殖條件下,均可能超過實際載畜負荷能力。特別是處于枯草期,羊場儲備足量的干牧草,可以確保本場羊群不掉膘、體質好、抗病力強,從而達到順應市場需求(冬季羊肉需量大)、旺季出欄增收的目的。
(三)綜合開發利用羊糞
經實踐驗證,羊糞經生物熱發酵處理(堆制),或經生物菌發酵劑處理后,制備成優質的中長效有機肥,可直接用作農作物、林果木、蔬菜、牧草等的基肥、追施肥,能節省農業生產的肥料投入;據不完全統計,每40只肉山羊至養殖期末出欄后,其所產生的羊糞,直接銷售給林果蔬種植戶,可獲利3000元左右,是不容忽視的增收項目之一。
(四)閹割育肥
經實踐驗證,經閹割處置后的羊只育肥效果更好,綜合統計每只可增收80~100元不等。閹割后羊只性情較溫順,不會因發情期體內性激素作用而亢奮、好動、好斗、食欲衰減而掉膘,甚至滋擾同群其他羊只等;羊肉更細嫩,性激素作用下產生的腥臊味(膻味)減輕,肉質更好,市場價格更高。傳統上僅限于閹割公羊,時下一些規模羊場推廣計劃外母羔羊、劣淘母羊閹割技術,仍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值得推廣。